位于上海松江的廣富林文化發現于1958年,隨著近二十年的發掘與探索,廣富林文化作為新石器時期先吳文化源頭的重要性也越來越為世人所認知。廣富林文化及民俗展示館依托于遺址,是遺址保護性開發計劃的核心部分。
文化展示區域由三個建筑,文化交流中心、文化演藝中心、文化展示館構成,三棟建筑以“淹沒”的形態喚醒對區域歷史的集體記憶,以銘記先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開創精神,傳承周邊文化氛圍。連續的巨型屋面形成一條南北向的主軸線,各自一字布局又形成三條東西向次軸線,有機地串聯起緊鄰的民俗展示館區域。
民俗展示館建筑群主要包括了堯舜禹紀念館、知也禪寺、三重塔、城隍廟、藏書閣等區域。整個建筑均采用仿唐代建筑風格設計。項目總體的照明思路重點放在了不同區域建筑風格和特征的表達,在形成連續空間序列的同時,力求無論置身于何種建筑群當中,都能夠讓游客感受到獨特的空間韻味和松江的文化積淀。
知也禪寺是為紀念知也禪師施醫救人之善舉而復建,結合禪宗照見本心隨處自在的精神追求,將唐風及宗教文化元素貫穿在整個設計中。 在夜間,光與水的互動,恰到好處地展示了“千江水映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的禪宗意境,和佛性隨處可見、萬里浮云難蔽的綿長智慧。
“水”是江南文化的靈魂,也是廣富林的源頭和脈絡所在。圍“水”而建的特色巨型石柱,在呼應建筑風格的同時,更多則是對“水”文化的傳承和延續。